时间:2019-05-04
来源:音研所
我校召开“中国音乐研究基地2019年学术年会”
时间:2019-05-04
来源:音研所
经过为期两天紧张而有序的研讨,“中国音乐研究基地2019年学术年会”于4月21日下午六点三十分胜利闭幕。此次学术年会分为主旨发言、“中国乐派”研究、中国音乐史研究、现当代音乐创作研究和民族音乐研究五大板块,共有50位专家学者发表研究成果。
会议伊始,有五位知名学者作主旨发言。他们的发言分属于不同领域,又分别呼应着会议的各个核心论题,探讨的深度展现了资深学者高屋建瓴的问题意识。
北京大学高丙中教授以《中国乐派的定位与内涵》为题,提出中国乐派除了以中国音乐元素为依托、以中国风格为基调、以中国音乐人为载体、以中国音乐作品为体现之外,还应该以中国人民公众生活为母体。这一概念对中国乐派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提升大众精神文化品位为重要实践步骤。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项阳研究员的发言《由钟律而雅乐,国乐之“基因”意义》由钟律的产生机制谈起,认为钟律先为雅乐、继而用于国家所有音声为主导的技艺类型,成为涵盖俗乐的国家用乐音律基准。
中央音乐学院张伯瑜教授《论隐含在中国作曲家创作中“个体性”背后的“集体性”认知》一文,揭示了中国作曲家在强调艺术个性、聚焦民族性问题的背后,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所具有的“集体性认知模式”的作用。中国当代作曲家在创作中体现出个人、民族与世界的三重概念交融,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观念密切相关。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薛艺兵研究员的报告题为《共和国的声音符号——开国大典上两首歌曲的象征和隐喻》,通过对《东方红》和《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两首歌曲的产生、传播过程及产生重要影响的缘由辨析,对它们在音乐和歌词方面的象征及隐喻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最后阐发了这两首歌的政治功能和对音乐文化发展方向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锋教授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谈《原真与即兴之间》,他谈及,音乐艺术中,遵循乐谱的原真性演奏不一定具有审美感染力,而具有审美感染力的音乐多半来自演奏者的创造性阐释,有即兴成分。中国音乐的魅力正在于原真与即兴之间。
在“中国乐派”研究板块,郭克俭、臧艺兵、孟凡玉、付晓东、项筱刚、李然、萧璇、石一冰等八位学者围绕中国乐派的学理构成、历史前景、研究趋势等主题,分别就国音创建史料、中国音乐的知识体系、“君子音程”、“声纹”技术应用于民族管弦乐器相关研究、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领域的热度和趋势、新中国初期以广播为媒介的中外音乐交流事项、中国声乐“字腔相协”、“中国乐派”文献展等论题发表了观点。
在中国音乐史研究板块聚集了较多发言人,共有十四位专家学者发表研究成果。秦序、齐琨、程兴旺关注中国音乐史的宏观视角、研究方法等内容,分别就中国音乐文化的多元一体发展格局、以历史民族音乐学方法解读文献表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史学中的唯物史观问题展开陈述。李宏峰、周天星、桑坤、石林昆四位发言人聚焦于中国音乐形态中的律、调、谱、器,分别就“阴阳旋宫”的音律结构与律制模型、“管口校正”、琴上“素商”、江永“均差”琴律思维等问题进行文献与实践互证的研究。韩启超、陈文革、张咏春、辛雪峰、刘晓伟、申波、傅利民则先后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新见,以传世文献与外来资料、活态民俗互相参证的方式,分别就古代“宫官”体系音乐机构、戏曲从大曲到套曲的演进、南戏元曲记载中的宋元地方用乐、十六国北朝音乐文物、唐代粟特胡旋舞盛行原因、西洋军乐在云南的早期传播、曲牌研究的价值等问题展开阐述。
在现当代音乐创作研究专题板块,邹彦、黄宗权、赵冬梅、刘青、魏明等五位发言人以音乐创作领域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就作曲家作品手稿与刊本等版本比较中体现出的变化和创作意图、文化特异性与中国当代民乐创作、中国音乐创作发展之路、中国风格赋格曲的创作于教学、秦文琛早期音响作曲的路径等论题进行论述。
民族音乐学板块发言人众多,共有十六位学者报告研究成果。围绕学理及方法论研究主题,杨民康、蔡际洲、李月红、赵书峰、孙凡、张应华、向文等七位学者分别就少数民族节庆仪式音乐与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研究范畴与角度、汉族民歌教材分区、音乐表演民族志研究的新维度、民间音乐集成编辑的贡献、苗族民俗节庆音乐中的地方全球化表现、长江流域田歌形态与地理分布数字化等问题作以论述。齐易、王先艳、杨琛、胡晓东、刘雯、姚慧、张燚、郑守治、林立策等九位学者则是围绕个案研究展开发言。他们分别就雄安新区非遗考察、伊朗桑图尔套曲、云南少数民族管乐器特色音响、佛教仪式音声、京韵大鼓多声部音乐形态、“原生态”非遗保护的反思、海南黎族音乐传承发展、海陆丰福建戏、道乐《如意香赞》与《茉莉花》等研究个案进行分析和阐释。
本次年会的学术论文新见迭出。在中国音乐史板块,评议人赵为民教授欣慰地说,几位中青年学者的发言,可以说显示了中国音乐史学科日后的发展方向。第二天下午的民族音乐学板块,学者们疑义相与析的热情并未被连续两天会议带来的疲劳冲淡,发言人与评议人的精彩发言,令整个会场弥漫着一种欲罢不能的热烈气氛,将会议推向又一个高潮。
基地副主任任方冰在闭幕式致辞中高度评价此次年会,认为“老中青学者济济一堂,交流研究成果,在相互启迪中开拓视野,在相互争论中提出认知。”“本次会议体现出专家、新锐人才济济、成果累累的亮点。” 随着2019年学术年会的胜利闭幕,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