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7
来源:作曲系 作者:卞婧婧
作曲系教师罗麦朔在首届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音乐大赛创造佳绩
时间:2022-06-27
来源:作曲系 作者:卞婧婧
2022年6月27日,首届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音乐(钢琴、指挥和作曲)大赛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落下帷幕。我院作曲系教师罗麦朔副教授,凭借《第三钢琴奏鸣曲“水光”》(第一乐章)与《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两首作品,入围决赛创造佳绩。
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音乐大赛与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齐名,是俄罗斯新创办的另一大国际顶级音乐赛事,艺术总监为钢琴家丹尼斯·马祖耶夫(Denis Matsuev)。去年年底,大赛作曲组委会面向全球征集钢琴独奏曲(7-25分钟)与钢琴协奏曲(15-26分钟)作品,来自莫斯科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数十所音乐学院与数百名选手参加。从初选到决赛历时3个多月,经过评委的匿名评审,来自俄罗斯、中国、英国的12位选手入围决赛,并于6月14日-6月27日在莫斯科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厅进行现场评比。本次大赛多平台全球网络直播,全世界乐迷聚焦赛事,反响热烈。
入围决赛的12位作曲家
6月17日,罗麦朔远赴莫斯科精心备赛,在突然得知担任《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钢琴演奏家因病无法登台后,只好选择独自担当重任,在紧张的5天时间内一边练琴一边备赛。
北京时间6月25日零点,作曲组协奏曲比赛在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厅拉开帷幕,罗麦朔第一个登场,凭借深厚的钢琴演奏功底与乐团、指挥家的合作下,完美演绎了本人创作的参赛作品《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彰显全方面音乐才华,得到评委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罗麦朔老师现场亲自演奏自己的参赛作品
本次参赛充分实践了中国音乐学院“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办学理念,体现了作曲系在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坚持探索中国音乐创作的传承与发展之路,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作曲理论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与广阔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音乐创作人才所付出的努力,展示出中国音乐学院在为青年教师搭建高规格平台、国际化交流、创作支持和全方位保障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未来,中国音乐学院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化作曲人才培养的步伐,为我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罗麦朔,作曲家、博士,毕业于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现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杭州爱乐乐团副团长。北京市教委“和谐之声”合唱团驻团作曲、国家艺术基金创作资助人才、美国亚裔基金会“iSING!”项目音乐制作人。
其作品常年在多个世界顶尖音乐场所奏响:纽约林肯中心、西雅图大教堂、香港大会堂、新加坡大会堂、澳门文化中心、高雄至德堂、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厅、上海音乐厅、上交音乐厅、苏州大剧院、广州星海音乐厅等。近期的音乐创作受到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新加坡文化艺术理事会、上海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iSING!festival”等国内外重要音乐机构委托。
曾获得第十四、十七届、十八届中国音乐创作文华奖、“中国之声”国际作曲比赛、李赫特即兴钢琴演奏比赛、莫斯科钢琴即兴演奏比赛、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作曲比赛、俄罗斯“国际现代艺术与教育比赛”作曲--钢琴比赛等多个国内外重量级音乐奖项。此外,电影音乐《六年六天》获得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作品《胤禛美人图》获得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演出,并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