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03
来源:声歌系 作者:文:张炜悦 黄馨瑶 刘彤 图:王雨 张炜悦 张芷菁
“新山歌社”邀请海门山歌传承人走进中国音乐学院
时间:2024-12-03
来源:声歌系 作者:文:张炜悦 黄馨瑶 刘彤 图:王雨 张炜悦 张芷菁
11月27日,我校“新山歌社”邀请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海门山歌国家级传承人宋卫香,市级传承人王妍蓉和海门山歌传唱人史云生,展示并教唱海门山歌代表性曲目。
授课过程中,校党委书记王旭东教授亲临授课现场,与现场学生分享他作为当地人听民歌学民歌的感受和体会。王旭东书记谈到海门山歌独具特色,他鼓励同学们去当地亲身感受,融入式的体会,向传统学习,向民间艺术家学习。之后,宋卫香老师将海门山歌两部学术研究成果赠予王旭东书记。
课程伊始,指导教师张天彤教授讲述了海门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海门区,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东北濒临黄海,南靠长江,东南部接上海市崇明区,与苏州和上海形成独特的三角形地理结构,有着“金三角上小浦东、江风海韵北上海”之称。海门区有着便利的交通便捷,使得其与周边城市频繁交往、互通有无。而江南地区的人文地域、风土人情更是直接赋予了海门山歌清丽柔婉、细腻平朴的特性。
接着,张天彤教授就海门山歌进行了简要介绍。2008年,海门山歌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门山歌源远流长,其与江南民歌、崇明山歌一脉相承,是吴歌伸向苏北的一个分支。海门山歌中有短曲,也有长歌;有对唱,也有盘唱;有劳动号子,也有生活小调。其山歌内容也十分丰富,亦庄亦谐,雅俗共赏。
随后,宋卫香、史云生和王妍蓉先后为学生们范唱了《淘米记》《金银山上歌声脆》《再唱山歌给党听》《小阿姐看重摇船郎》《海门山歌交关多》。接着,宋卫香和史云生带领学生逐句学读、学唱了《新山歌》《淘米记》两首曲目。
课程最后,张天彤教授进行总结。第一,唱腔是随海门方言的语音语调进行的,在演唱时要“腔随字走”。不同的地区在唱腔中都应“因地制宜”。第二,演唱海门山歌时大都运用头腔和鼻腔进行发声,更注重演唱位置的靠前和向上,这与海门所在的地理特点、方言特点有直接关系。第三,海门山歌音色的特点是亮、脆、甜、糯。第四,海门山歌特点在于抒情性与叙事性兼续,抒情性体现在旋律的丰富性上,而叙事性则是体现在乐句材料的重复性。
在学生们的热烈讨论中,海门山歌专场活动圆满结束。